
|
项目资源
|
各类女裙的典型款式图片
|
||
制图的变化操作、表达技能;样板制作技能
|
|||
各类女裙的变化款式,用于课后拓展练习
|
|||
|
课时
|
项目分解任务
|
所涉及常识
|
项目一:两节裙
|
6课时
|
任务一: 1:5制图
|
款式分析;基础裙制图;分割、省道转移的运用;放裥量
|
任务二: 1:1制图
|
基础裙制图;分割、省道转移的运用;放裥量
|
||
任务三:工业样板制作
|
放缝;样板标注;裁剪
|
||
项目二:鱼尾裙
|
6课时
|
任务一: 1:5制图
|
款式分析;基础裙制图;分割、省道转移的运用
|
任务二: 1:1制图
|
基础裙制图;分割、省道转移的运用
|
||
任务三:工业样板制作
|
放缝;样板标注;裁剪
|
序号
|
自评内容
|
占分
|
评分标准
|
自评情况
|
得分
|
一
|
资料准备
|
5
|
参与资料收集、整理、自主学习
|
|
|
二
|
问题探究
|
5
|
能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用相关常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
|
|
三
|
常识迁移
|
5
|
能实现前后常识的迁移
|
|
|
四
|
应变能力
|
5
|
能举一反三,提出改进建议或方案
|
|
|
五
|
创新程度
|
5
|
有创新作品出现
|
|
|
六
|
主动程度
|
5
|
主动性强
|
|
|
七
|
合作意识
|
5
|
有合作意识
|
|
|
八
|
操作技术
|
60
|
公式数据计算正确(15)
|
|
|
弧线流畅,粗细分明(10)
|
|
|
|||
结构安排合理(5)
|
|
|
|||
放缝正确、科学(10)
|
|
|
|||
眼刀、钻孔、丝绺、文字标注齐全(10)
|
|
|
|||
画面整体绘制效果好(10)
|
|
|
|||
九
|
文明安全
|
5
|
服从管理,遵守制度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
展示图片
情境导入
|
(1)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展示身上穿着的节裙。
(2)同时展示基础裙与两节裙外形图片提问:两款女裙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
(1) 学生很快被吸引,积极讨论。
(2) 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女裙变化部位与变化元素并回答
|
迎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身着节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常识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渴望创作的欲望。
|
2.
展示任务
交流探索
|
(1) 展示任务:在基础裙1:5结构制图的基础上完成两节裙的结构制图。
(2)教师展示实物:基础裙与两节裙各一条。
|
带着任务欣赏、观察两款裙子,再次感受、分析两款裙子的差异。
|
总体概述,让学生明确任务。
|
3.
任务驱动
常识升华
|
(1) 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并演示款式变化中基础裙变为两节裙的过程。
(2)图片展示、教师再次详细叙说基础裙变为变为两节裙的详细过程。
|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分析款式,寻找答案,演示变化过程。
(2)学生观察、分析、听讲内化并建构新知。
|
分析、演变过程不再是教师演变给学生看,而是由学生完成这个过程。虽然增加了难度,但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4.
任务实施
实践操作
|
(1)依据款式变化的详细过程,要求学生分析制图中基础裙变为两节裙的演变过程,并在准备的1:5比例的基础裙制图上完成两节裙的制图。
(2)让学生去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小组分析、讨论、分工合作或独立完成操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2)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讨论、修改,选出优秀作品。
|
学生积极探索寻找答案,在解决任务的活动中学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5.
展示作品
评价反馈
|
(1)展示学生的作品。点评作品。
(2)图片展示基础裙变为两节裙的详细过程。
重点展示在省道转移、褶量处理上。
|
(1)小组汇报,总结本节课在实践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否解决了?怎样解决的?并演示解决过程。展示各组优秀制图作品。
(2)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自由交流、集中答辩,指出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3)评出优秀作品,修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
|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后进行相互评价。常识在实践和评价中得到提升,在提问、解答和欣赏中解决本课的常识点,达到巩固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6.
总结反思
|
总结基础裙变为两节裙的操作过程及省道转移、分割展开的使用。
|
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课所学。
|
让学生明确制作作品的精髓所在。
|
7.
课后练习
|
从图示两款节裙中任选一款完成其制图或自己设计一款节裙并完成其制图。
|
|
|
教学环节
|
教师引导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
复习常识,
情境导入
|
提问:两节裙的制图方法与A字裙的制图方法的差异
|
思考、分析并回答
|
巩固上节课常识,为这次任务的技能实践作一个准备,使学习变得更轻松。
|
2.
展示图片
布置任务
|
(1) 教师重点强调省道转移与裥量的控制
(2) 布置任务:将1:5制图转化为1:1制图
|
接受任务,准备制版
|
通过教师的重点强调,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同时也进行了情感上的升华。
|
3.
任务实施
实践操作
|
巡回引导
|
(1)1:1制图
(2)小组分工合作或独立完成操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讨论、修改,选出优秀作品
|
本环节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技能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
作品展示
评价反馈
|
|
(1)小组汇报,展示各组优秀制图作品
(2)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自由交流、集中答辩,指出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3)评出优秀作品
(4)体会优秀作品成功的原因,取长补短。
|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后进行相互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主动获取、探究常识而且能及时改进常识从而真正能掌握常识。
|
5.
总结反思
|
与学生一起总结
|
(1)学生交流反思:今天1:1制图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掌握了哪些技能?
|
力求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并在交流碰撞中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
6.
课后练习
|
预习下一个任务中的放缝、工业样板标注常识。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
展示图片
情境导入
|
(1)展示基础裙的工业样板,复习制版常识。
(2) 提问样板制作流程,回顾学习基础裙样板的制作
|
(1)回忆旧常识,积极回答问题。
(2) 回忆样板制作流程,思考并回答
|
巩固旧常识,为这次任务的实施做个准备,使学习变得更轻松。
|
||||||
2.
展示任务
交流探索
|
(1) 提问:两节裙的工业样板制作与基础裙的工业样板会有什么的不同。
(2) 展示任务:完成两节裙工业样板制作
|
思考、分析、交流探索并回答。
|
总体概述,让学生明确任务。
|
||||||
3.
任务驱动
常识升华
|
要求学生分析、讨论不同部位的放缝要求;样板的标注常识。
|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分析款式,寻找答案
(2)学生观察、分析、听讲内化并建构新知。
|
A字裙的工业样板制作学生已操作过。这次难度增加了一些,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
4.
任务实施
实践操作
|
(1)巡回引导
(2)让学生去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小组分析、讨论、分工合作或独立完成操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2)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讨论、修改,选出优秀作品。
|
学生积极探索寻找答案,在解决任务的活动中学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5.
展示作品
评价反馈
|
(1)每组上交一份优秀作品;
(2)全班评选一份优秀作品;
(3)优胜编辑先容经验;
(4)为优胜组颁奖。
|
(1)小组汇报,总结在实践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否解决了?怎样解决的?并演示解决过程。展示各组优秀制图作品。
(2)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自由交流、集中答辩,指出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3)评出优秀作品。
(4)填写自评表与互评表
|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后汇报、相互评价。常识在实践和评价中得到提升,在提问、解答和欣赏中解决本课的常识点,达到巩固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
6. 反思与探究
|
从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两个方面,对为什么没有做完,为什么做得不规范,为什么做得不完美,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
展示图片
情境导入
|
(1) 鱼尾礼服裙图片展示。
提问学生礼服裙裙身呈何形状继而导入新课。
(2)同时展示基础裙与鱼尾裙外形图片。
提问:两款女裙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
(1) 学生很快被华美的礼服吸引,积极讨论。
(2) 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女裙变化部位与变化元素并回答。
|
这个年龄段的女学生特别钟爱礼服,即华美又凸现身体曲线,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
2.
展示任务
交流探索
|
(1) 展示任务:完成鱼尾裙的结构制图。
(2)教师展示实物:基础裙与鱼尾裙各一条。
|
带着任务欣赏、观察两款裙子,再次感受、分析两款裙子的差异。
|
鱼尾裙实物的展示使学生雀雀欲试。
|
3.
任务驱动
常识升华
|
(1) 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并演示款式变化中基础裙变为鱼尾裙的过程。由于变化过程与前几节课反差较大,教师在适宜时给以恰当的提示。
(2)图片展示、详细叙说基础裙变为变为鱼尾裙的详细过程。
(3)图片展示制图变化的详细过程。
要求学生分析、说明制图中基础裙变为鱼尾裙的演变过程的要点。
|
(1)学生观察,依据老师提示,小组讨论分析款式,寻找答案,演示变化过程
(2)学生观看图片、听讲过程后建构新知。
(3)观看制图变化的详细过程的图片后,学生讨论总结制图要点。
|
分析、演变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即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观看制图变化过程的图片后,由学生总结制图要点,锻炼了学生的洞察力,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
4.
任务实施
实践操作
|
(1)在准备的1:5比例的基础裙制图上完成鱼尾裙的制图。
(2)让学生去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小组分析、讨论、分工合作或独立完成操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2)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讨论、修改,选出优秀作品。
|
学生积极探索寻找答案,在解决任务的活动中学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5.
展示作品
评价反馈
|
展示学生的作品,点评作品。
|
(1)小组汇报,总结本节课在实践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否解决了?怎样解决的?并演示解决过程。展示各组优秀制图作品。
(2)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自由交流、集中答辩,指出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3)评出优秀作品,修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
|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后进行相互评价。常识在实践和评价中得到提升,在提问、解答和欣赏中解决本课的常识点,达到巩固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6.
总结反思
|
总结基础裙变为鱼尾裙的操作过程。
|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
|
让学生明确制作作品的精髓所在。
|
7.
课后练习
|
从图示两款鱼尾裙中任选一款完成其制图或自己设计一款鱼尾裙并完成其制图。
|
|
|
教学环节
|
教师引导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
复习常识,
情境导入
|
提问:鱼尾裙的制图方法
|
思考、分析并回答
|
巩固上节课常识,为这次任务的技能实践作一个准备,使学习变得更轻松。
|
2.
展示图片
布置任务
|
(1) 教师展示鱼尾裙1:1制图
(2) 布置任务:将1:5制图转化为1:1制图
|
观看1:1制图;感受1:5与1:1制图的差异
|
通过学生观看1:1制图,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同时也进行了情感上的升华。
|
3.
任务实施
实践操作
|
巡回引导
|
(1)1:1制图
(2)小组分工合作或独立完成操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讨论、修改,选出优秀作品
|
本环节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技能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
作品展示
评价反馈
|
|
(1)小组汇报,展示各组优秀制图作品
(2)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自由交流、集中答辩,指出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3)评出优秀作品
(4)体会优秀作品成功的原因,取长补短。
|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后进行相互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主动获取、探究常识而且能及时改进常识从而真正能掌握常识。
|
5.
总结反思
|
与学生一起总结
|
(1)学生交流反思:今天1:1制图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掌握了哪些技能?
|
力求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并在交流碰撞中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
6.
课后练习
|
预习下一个任务中的放缝、工业样板标注常识。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
展示图片
情境导入
|
(1)展示基础裙的工业样板,复习制版常识。
(2) 提问样板制作流程
|
(1)回忆旧常识,积极回答问题。
(2) 回忆样板制作流程,思考并回答
|
巩固旧常识,为这次任务的实施做个准备,使学习变得更轻松。
|
||||||
2.
任务驱动
常识升华
|
(1) 展示任务:完成鱼尾裙工业样板制作
(2) 提问:鱼尾裙的工业样板制作与基础裙的工业样板会有什么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哪些
要求学生分析、讨论不同部位的放缝要求;样板的标注常识。
|
思考、分析、交流探索并回答。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分析款式,寻找答案
(2)学生观察、分析、听讲内化并建构新知。
|
总体概述,让学生明确任务。
基础裙的工业样板制作学生已操作过。这次难度增加了一些,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
3.
任务实施
实践操作
|
(1)巡回引导
(2)让学生去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小组分析、讨论、分工合作或独立完成操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2)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讨论、修改,选出优秀作品。
|
学生积极探索寻找答案,在解决任务的活动中学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4.
展示作品
评价反馈
|
(1)每组上交一份优秀作品;
(2)全班评选一份优秀作品;
(3)优胜编辑先容经验;
(4)为优胜组颁奖。
|
(1)小组汇报,总结在实践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否解决了?怎样解决的?并演示解决过程。展示各组优秀制图作品。
(2)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自由交流、集中答辩,指出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3)评出优秀作品。
(4)填写自评表与互评表
|
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后汇报、相互评价。常识在实践和评价中得到提升,在提问、解答和欣赏中解决本课的常识点,达到巩固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
5. 反思与探究
|
从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两个方面,对为什么没有做完,为什么做得不规范,为什么做得不完美,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